在本年一大批内地餐饮品牌进驻香港后,业界开端用“抄底”来描述这一次全球化包围。到了年终,又有不少声响开端责问,抄底的品牌活得怎么样了?
事实上,各大品牌不谋而合地挑选到香港开设分店,这并不是简略意义上的“抄底”。“抄底”这个概念来自于股市,其是瞄准价格短时刻内大幅跌落、挨近最低点时买入的操作战略。
香港零售及餐饮业在疫情期间跌入冰点,不少老字号食肆先后毕业,店肆租金跳水,各大商圈店肆的租金也处于多年来的低位。
正如房地产咨询公司“戴德梁行”陈述显现,铜锣湾2019年的月租金水平为1520港元/平方英尺,而2024年第二季度现已降到822港元/平方英尺,下降了46%。曩昔两年,香港中心商圈的商铺租金比照2018—2019年的高点挨近腰斩,有的业主甚至降价八九成将空出的租铺租给下家。
但是,租金仅仅运营本钱中的一个方面,香港的商场环境却也和租金相同到了最低点,消费志愿低迷,消费降级趋势显着,这都是一起而来的不利因素。
因而,假如仅仅奔着抄底租金而去,餐厅的状况就很难讲,更大概率会在其它方面遭到夹攻;假如是出于品牌的出海测验,依据商场环境调整战略,则才是愈加沉着的出资行为。